听力损失是指单耳或双耳听力部分或全部丧失。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会突然发生,但通常会逐渐发展。噪声暴露会终生累积,因此,反复暴露在噪声中会加重听力损失程度。…
耳垢
什么是耳垢?
耳垢或耵聍是一种由耳道腺体产生的油性物质。它通常呈黄色至棕色,但其产量和质地可能因人而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耳垢会变得越来越紧实、干燥,因而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相关病症。
咀嚼和其他下颌运动有助于使耳垢从耳道内部移向耳(耳廓)的可见肉质部位。耳垢沿耳道移动时,会积聚毛发、死皮细胞、灰尘和细菌。除了防止这些异物更深入耳内外,它还是耳道的保护层。若无耳垢,耳道内的皮肤会变得干燥、发痒。
对于某些人而言,耳垢堆积可能导致轻度听力损失,耳部有胀满感。不太常见的症状可能包括耳痛、耳鸣(耳鸣)和轻度头晕(眩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耳垢会自行脱落并排出耳外。对于耳垢,通常无需治疗即可恢复正常听力。
耳垢堆积可以通过施用软化滴耳液进行治疗,或由您的医生以专业方式取出耳蜡。
细菌
用显微镜可见的单细胞微生物,带DNA但无明确细胞核。细菌是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病原因。
腺
分泌激素或酶等物质供身体其他部位使用的任何人体器官。
病因
耳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耳外部分组成,该部分包含软骨和骨骼,连通鼓膜。耳垢是由位于耳道口和鼓膜之间的外耳道中的专门腺体不断分泌而形成的。
目前尚不清楚耳垢堆积的原因。但是,这一病症在自然产生大量干耳垢的人员中更为常见。积聚大量异物或长时间留在耳道中的耳垢也更容易变干并形成堆积物。由于随着时间的流逝,耳内毛发生长加快,耳垢从耳道中移出的速度变慢,因此耳垢堆积的几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耳垢堆积也可能是由于用棉签清洁耳垢而将耳垢推入耳道深处,或经常使用耳机或助听器所致。
软骨
包括关节和喉等身体部位所存在的一种坚韧而柔软的结缔组织。
腺
分泌激素或酶等物质供身体其他部位使用的任何人体器官。
内耳
嵌入颞骨的耳部最深处部分,包括半规管和耳蜗。
中耳
位于耳膜与内耳之间的耳部中间充满空气的空隙。
风险因素
导致耳垢堆积几率增加的风险因素包括:
体征和症状
虽然耳垢通常无害,但耳垢堆积有时可能导致:
类似症状也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而非耳垢堆积所致。因此,若症状持续或恶化,建议就医。
诊断方法
检查耳垢堆积情况时,您的医生极有可能会使用一种被称为耳镜的仪器检查您的耳部。若医生怀疑您患有潜在疾病,其会将您转诊给耳鼻喉科(ENT)专家作进一步检查。
使用耳镜检查外耳道。
治疗类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耳垢会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无需接受治疗。但是,若您感到不适或出现听力损失,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案:
自我护理
在家中软化耳垢可能会使其自行脱落。可滴入耳内的一些物质包括婴儿润肤油、橄榄油、矿物油或甘油等。
若一两天后仍有耳垢堆积,请用注射器向耳道喷射温水(耳冲洗),这可能会使软化的耳垢脱落。耳冲洗的副作用包括轻度炎症、瘙痒和短期头晕(眩晕)。
建议就如何准备和采用这些治疗方案咨询您的医生。若您最近出现耳部感染(中部或外部)或鼓膜破裂症状,则不适用耳冲洗这种治疗方案。
在家中用棉签或发夹清理耳垢可能会将耳垢推入耳道深处。由于可能会造成耳道或耳膜损伤,因此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清理耳垢。与之类似,过去用耳烛吸出耳蜡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存在灼伤或耳损伤风险,因此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清理耳垢
若耳垢严重或持续堆积,则可能有必要就医以清理耳垢。您的医生可能会使用以可控方式喷水的电子器械(而非注射器)进行耳冲洗。
若耳冲洗失败,医生可能会用专用抽吸器械或小型弯曲仪器(称为耳匙)为您清理耳垢。
药物
在耳垢持续堆积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您使用滴耳药来软化耳垢。这些药物包括过氧化脲、二氯苯与氯丁醇或多库酯等。药物副作用可能包括对耳道和鼓膜的刺激。
耳膜
位于外耳与中耳之间的薄膜,负责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后传递给内耳。
潜在并发症
耳垢堆积引起的并发症较为少见,许多病例即使未经治疗,一周之内堆积的耳垢也会排出。但是,有时出现的某些症状,例如听力损失、耳痛、头晕(眩晕)和耳鸣(耳鸣),若不加以治疗,则可能会恶化。
若耳道中有大量紧粘耳道的耳垢堆积,则可能会引发耳部感染。由于耳蜡堆积有时与感染相关联,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或两种病症可能会逐渐消退。
预后
耳垢是一种天然物质,有助于保持耳道清洁、健康。尽管耳垢堆积有时可能会引起轻度疼痛和不适,但该病症通常无害且易于治疗。在多数情况下,堆积的耳垢会变得松散并自行脱落,无需接受治疗。
预防措施
定期使用滴耳液虽然无法减少产生的耳垢量,但可以软化耳蜡,从而防止堆积。仅清洁耳外可见部分,而非用棉签或其他物体清洁,可避免将耳蜡进一步推入耳内。治疗湿疹或任何其他疾病也可能有助于预防耳垢堆积。